目前社区注册禁止以下后缀的邮箱:yahoo.com 126.com 163.com sina.com qq.com gmail.com |
精神科药物为健康带来的风险 |
发表回复 |
发表人 | ||
remyta
会员 注册时间: 2018/12/21 状态: 离线 积分: 43 |
帖子功能
致谢(0)
发表: 2019/2/19 1:02pm |
|
如果是对ADHD治疗有经验的专家,他们是知道如何用药,如何分配药量的,而大部分国内的医生也太确定该如何决定专注达的药量,或者服用的时间。就像上边说的,孩子的情况因人而异,药量的定量问题当然也要试情况来看。简单的来说,国内其实还没有较成熟的少儿青少年精神科这个部门,当然针对ADHD这个病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就不用说了,所以把国内的父母都逼成了专家。如果孩子和家庭被ADHD所困扰,建议也可以国外就医。
|
||
巴巴爸爸
主持人 注册时间: 2006/5/17 位置: 上海 状态: 离线 积分: 542 |
帖子功能
致谢(0)
|
|
是的,一定要客观
|
||
星辰白羊
会员 注册时间: 2018/12/12 位置: 天津 状态: 离线 积分: 6 |
帖子功能
致谢(0)
|
|
支持Jerry's father!一定要客观公正的评价,否则会给迷茫的家长们更多的误导。
|
||
快乐兵兵
管理员 注册时间: 2006/6/01 状态: 离线 积分: 1122 |
帖子功能
致谢(0)
|
|
这个文章的讲解还是基于目前药物滥用的问题。几年前,有把利他林叫做聪明药的。很多高中生在服用,包括很多没有ADHD症状的人。苏州药厂停止了廉价的药物供应也是和此有很大关系。
目前诊断ADHD在国内还是依靠医生经验,医生水平参差不齐
|
||
PatternCreator
积极会员 注册时间: 2017/11/27 状态: 离线 积分: 264 |
帖子功能
致谢(0)
|
|
越大越糟糕?成人后就疯了? 仔细想想吧,哪个的确是副作用
|
||
Jerry's father
会员 注册时间: 2017/11/06 状态: 离线 积分: 49 |
帖子功能
致谢(0)
|
|
你这个说法忽略了孩子病情自身的发展。形象的说:孩子一年级的时候可能ADHD情况是1,不服药的话到了三年级会发展到5,经过服药后可能只发展到了3。而你确只是拿现在服药的3和一年级时候的1做对比,这个论证不科学。你应该拿现在的3和5做对比。 所以服药因人而异,药物也是各有不同,听从医生的建议,甚至多位医生的意见综合考虑比较可靠。 |
||
牛牛妈
会员 注册时间: 2017/11/09 状态: 离线 积分: 8 |
帖子功能
致谢(0)
|
|
从我们的服药经验来看,停药后,比不服药前要表现更差。在幼儿园有爬的情况,一年级只是课间和同学冲突,但上课还是可以的,吃药后,老师说乖了很多,三年级停药后,居然说爬行的事情又出现了,而且幼稚的行为比不吃药以前要明显。说明药物对儿童的脑部伤害是很大的,有可能存在一种现象,就象滴眼液一样,眼睛依赖外来的液体,导致自生功能萎缩。 |
||
快乐兵兵
管理员 注册时间: 2006/6/01 状态: 离线 积分: 1122 |
帖子功能
致谢(0)
|
|
这是针对药物滥用的问题
|
||
rachel_219
会员 注册时间: 2014/7/21 状态: 离线 积分: 56 |
帖子功能
致谢(0)
|
|
看完之后,觉得没有必要吃药了。
|
||
快乐兵兵
管理员 注册时间: 2006/6/01 状态: 离线 积分: 1122 |
帖子功能
致谢(0)
|
|
精神科药物为健康带来的风险
要决定是否脱离药物意味着要尽你所能衡量利弊,包括大多数主流报道没有提及,甚至刻意隐瞒的信息。一些风险值得承担,但也有不值得承担的,无论如何所有风险都需要考虑。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而药物的效用差別很大,只有你自己分析透彻的判断,以及对身心反应的观察,才知道如何应对这些风险。下面的清单不能尽录所有风险,而新风险经常冒现,
生理健康方面的风险
•精神科药物带毒性,对身体造成伤害。抗精神分裂病药(Neuroleptic “anti-psychotics”)可引致危害生命的中毒反应,称为抗精神药物恶性症候群,也可引致类似柏金逊病的症状。服用锂剂和Clozaril(Clozapine)1之类的药物,需要定期验血,以避免对身体器官造成致命损害。很多药物可引致过胖症、糖尿病、心脏病发、肾机能衰歇、严重血功能失调,以及身体机能全面破坏。单独或混合其他药物服用抗抑郁药造成的中毒反应有很多,包括影响月经、怀孕和母乳喂养。和其他药物同时服用的话,有可能引致危害生命的「血清素综合病症」(serotonin syndrome)。
•精神科药物可引致脑部受损。长期服用抗精神分裂病药物的患者当中,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的发病率非常高。迟发性运动障碍是一种会引致面部抽搐的严重神经科疾病,长期服用抗精神分裂病药(neuroleptic anti-psychotic drugs)的患者发病率十分高,短期服用也有一定的风险。抗精神分裂症药也会导致脑部萎缩,脑部记忆受损以及增加感性变成低落的情况(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to depression)。脑部和认知能力受损是另外两种风险。
•药物制造商的效用和安全研究,甚至美国联邦药物管理局的规例,都严重失实、误导瞒骗。长期跟踪研究和药物之间互动作用的研究极少,精神科药物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恐怕永远石沉大海。从多方面来看,精神病患者就像被搬上社会实验台,测试各种精神科药物。
•精神科药物混和酒精和其他药物的话,对身体的伤害会大幅度增加。
•精神科药物会影响生活质素,包括性功能下降、抑郁、焦躁,以及整体健康衰退。
•药物引致的生理变化,如不安、冷淡、肥胖、僵硬等,都会令其他人远离你而加深孤立状态。
•在体内,锂剂(lithium)与盐和水产生互动作用,当盐和水的份量因应运动量、气温和进食而改变,锂的效用会随之变动,就算患者定期验血并调整剂量,服用锂有时须面对不同程度危险的风险。
•抗过度活跃及专注力不足症(ADHD)药物如Adderall2和Ritalin(Methylphenidate)3等可阻碍儿童身体成长而对脑部和生理成长的造成危害。如一般安非他命药物(emphetamines),抗过度活跃及专注力不足症药物可导致精神失常和心脏问题,甚至暴毙。
精神健康方面的风险
精神健康风险是关于精神科药物的知识中最鲜为人知,服用药物和脱离药物的决定过程因而变得复杂。下面是你的医生可能没有告诉你的一些风险:
•精神科药物可导致精神失常的征状(symptoms)恶化,以及增加崩溃(crisis)的可能。精神科药物改变多巴胺等神经传递物质的受体(receptors),让人变得「超敏感」而形成精神失常的反弹,以及加强对情绪和经验的反应。一些人反映说他们的最初的精神科病症和自杀的念头是服用精神科药物后才出现。而医生的回应是给予最严重的诊断以及加药。
•很多药物已经附有关于服用后会增加引发自杀、自我伤害和暴力行为的风险警告。
•很多人服药后出现负面性格改变,包括感到不能感觉自己、困扰、神智不清、情绪呆滞、创造力下降,以及心理/心灵变得封闭。
•服用精神科药物,特別是抗精神病药物的人通常更容易变成长期和慢性精神病患者。一些国家处方药较少,比吃药较多的国家复元率较高。很多不服用药物的人恢复得更快,情况也好得多。苏提雅之家(Soteria House)和芬兰的开放对话(Open
Dialogue)显示,低一点的药量可以防止慢性病(chronicity)。
•你一旦服用药物,你的性格和批判思考能力可以出现很大的变化,那么你就很难去判断药物究竟对你有没有用。你可能需要停止服药,但由于药物影响你的思考能力可使你无法察觉。过度用药——特別是使用anti-psychotics--会有如穿上化学的紧身衣,动弹不能(chemical straitjacketing)。
•精神科药物会阻碍和减弱脑部本身调节和治愈情绪问题的能力。很多人反映停止服药后需要「重新学习」如何应付复杂情绪。
•有些人,包括面对最极端的疯癫的人,分享说到他们没有压抑这些经验,而是正面迎接它,到最后反而更坚强、更健康。有时候,「发疯」为各人转变踏出第一步,艺术家、诗人、作家、治疗师对自己经历过最痛苦的煎熬中得到启发而表示感谢。药物可能在某方面有帮助,但会掩盖这个正面影响的可能。
其他风险和考虑
要了解脱离药物的过程,意味着你要考虑很多你之前没有考虑过的因素,例如:
•在这个药品制造商当道的社会文化,比精神科药物更有效,而且没有风险的治疗方法并没有获得广泛报道,这包括另类治疗法、倾谈治疗、甚至是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
•对一些人来说,坚持每天服药是一件困难的事。由于有副作用,中断服药而引致剂量降低对身体会造成危险。
•一般覆诊不会太频密,每次也不会太长,因此医生未必察觉到潜在的严重药物副作用。
•被诊断为精神病患者的话,保险公司通常不会受理,相对的生理健康问题也不被重视。
•服用精神科药物意味着把决定交给医生,而医生们不一定为你作出最好的选择。
•药费若是昂贵,会把你不得不被困在既有的工作和保险计划。
•用药可报称伤残,并领取综援──它可以帮补生活,却也可以成为一个终身的牢笼
•服用精神科药物的人往往被视为患上精神病,因而也开始把自己看成有精神病。这些社会标签、歧视和偏见可以带来严重伤害,甚至造成「自我应验的预言」走向精神病。医疗诊断的标签不像犯罪记录般可以抹掉。一些研究表示,要让人接受「精神病就像一般疾病一样」非但不奏效,反而引来负面态度。
•精神科药物传达一个假象,认为「正常」生活就是做得成事、开心和时刻保持情绪稳定、天天快乐、没有痛苦、没有坏日子或强烈的情感。这种假象让人以为这就是一个正常人的标準。
•服药很容易将正常的感受视为病的症状而需要被停止,否定人需要从这些困难的情绪中经历和学习,甚至走出来的过程。
服用精神科药物造成被动,大家等待灵丹妙药的出现,而不会想到有责任采取个人或者集体、社区行动来改善。 |
||
发表回复 | |
论坛跳转 | 论坛权限 您 不能 在此发表新帖 您 不能 在此发表回复 您 不能 删除本人发帖 您 不能 编辑本人发帖 您 不能 在此发起投票 您 能 在此参加投票 |
Copyright ©2001-2013 Shanghai Polestar Software Co Ltd.
本页处理时间为 0.32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