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障碍组织 主页
  帮助 帮助  搜索论坛   日程   注册 注册  登录 登录

目前社区注册禁止以下后缀的邮箱:yahoo.com 126.com 163.com sina.com qq.com gmail.com

第一部分:关于行为障碍问题

 发表回复 发表回复
发表人
  主题 搜索 主题 搜索  主题功能 主题功能
巴巴爸爸 显示下拉菜单
主持人
主持人
头像

注册时间: 2006/5/17
位置: 上海
状态: 离线
积分: 542
帖子功能 帖子功能   致谢 (0) 致谢(0)   引用 巴巴爸爸 引用  发表回复回复 点击链接返回原帖 主题: 第一部分:关于行为障碍问题
    发表:  2010/3/15 5:12pm

    在这里,我们研究的是儿童的个体行为,儿童对于面临的情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生活中)是否能做出适当的反应动作。如果儿童在没有智力障碍和精神失常情况下其行为显著地异于常态,不能对面临的情境做出适当的反应,也就妨碍儿童对正常的家庭和学校生活的适应,因此,它是一种心理发展障碍的表现。

    儿童的行为障碍有以下多种表现:
返回顶部
巴巴爸爸 显示下拉菜单
主持人
主持人
头像

注册时间: 2006/5/17
位置: 上海
状态: 离线
积分: 542
帖子功能 帖子功能   致谢 (0) 致谢(0)   引用 巴巴爸爸 引用  发表回复回复 点击链接返回原帖 发表:  2010/3/15 5:13pm

1.情绪发展障碍

    儿童的情绪发展本来就处在发育不成熟的状态,但是,一个儿童如果比同龄人表现出较多的幼稚情绪反应,整个行为的水平停留在较早的发展阶段,情绪的发展方面也较身体与智力的发育落后,则情绪发展障碍就显著地表现出来。

    例如,一个8岁的男孩,已上小学二年级,但在学校里极端胆怯、恐惧、畏缩,上学要母亲接送,不敢一人回家;老师提问时,说话声音极小,谁也听不清,老师只好不再提问他;遭到同学欺负或讥笑时,他就哭起来,并要求母亲别再送他上学,至今学习成绩中等;但对上学反感,母亲为此很发愁。经心理咨询了解到,这个男孩从小身体瘦弱,经常生病,系独生子,家中奶奶、姥姥等一直对他娇宠溺爱,对成人极端依赖,从小与同龄人接触极少。采用系统脱敏法,鼓励其与同龄人结伴,多做户外活动,增强体质,锻炼勇敢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了情绪发育水平的提高。

    还有的儿童其情绪发展障碍表现为另一极端,即典型的“小皇帝脾气”。例如,一名5岁的男孩,在他两岁时母亲病逝,后由奶奶抚养。奶奶视这男孩为掌上明珠,对他百般娇惯,经过三年时间,这个男孩在家中颐指气使,盛气凌人,说一不二,全家七、八个成人都要听他的“指挥”,甚至半夜里突然哭闹,让奶奶给他包饺子吃,奶奶就立即去做,否则就大发脾气,吵得四邻不安。后来这男孩的父亲再婚,这位继母经心理咨询,下决心教育好这个孩子,她与奶奶商量,将男孩子送入幼儿园整托;使他在集体生活中消除了许多坏习惯,情绪逐渐稳定。继母发现他爱看科幻动画片,就给他买了许多科幻连环画,并培养他专心致志地看电视……,经过一年多的情绪调整,这个男孩上学后适应较好,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并与继母感情较好。对于存在情绪发展障碍的儿童,应注重培养其情绪的稳定性,增强其自我控制能力,以成人成熟、稳定的情绪和爱的情感给儿童以感染,使儿童的情感世界充满温暖、和谐的气氛。

返回顶部
巴巴爸爸 显示下拉菜单
主持人
主持人
头像

注册时间: 2006/5/17
位置: 上海
状态: 离线
积分: 542
帖子功能 帖子功能   致谢 (0) 致谢(0)   引用 巴巴爸爸 引用  发表回复回复 点击链接返回原帖 发表:  2010/3/15 5:14pm

2.心理需要障碍

    人的各种心理需要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儿童时期是以生理和物质需求为主的低级发展阶段,但也必须通过正确的引导激发儿童的高级情绪需求的发展。对各种需求不满足是儿童的心理特征之一。

    一名14岁的女孩竞有“偷窃癖”。其母亲痛哭流涕,万分伤感地向心理医生诉说女儿如何“不争气”。这女孩从45岁时就表现为爱拿别人的玩具,上小学后又常顺手拿走别人的文具、本子等,89岁时,又开始偷拿父母的钱,到亲戚、朋友家作客,也常常偷窃别人的钱或小东西,多次被发现,屡教不改。在心理咨询中了解到,其母亲性情急躁,而父亲性情温和,对女儿溺爱。女孩常向父亲要零花钱,父亲几乎都不拒绝,而母亲从不肯给她零花钱;母亲恨铁不成钢,有时对她讲道理,有时打骂,并说:“对她实在爱不起来!”在这种家教环境中长大,这女孩对母亲反感,因而母亲买的衣服她不爱穿;对母亲的态度也反感,她渴望父亲的爱和关心,但父亲又无暇顾及她,所以她的偷窃癖是心理需求没有满足的表现。经心理咨询和治疗,女孩的父母注意了教育方法和态度,女孩也认识到自己的偷窃癖只不过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希望父母关心和正确评价自己,因而逐步增强了自我控制能力,并且学习上有了进步,经一年心理治疗,偷窃癖得到矫正。

    在我国社会开放以后,儿童的眼界扩大,精神与心理需求也增大;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某些儿童物质需求的无限膨胀。有些独生子女,更易形成心理需求的畸形发展,以至形成贪得无厌、欲壑难填的心理状态。由此而发展为偷窃癖,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这样的儿童少年在增加。因而,对于儿童的心理需求必须适当给以满足,但也必须及早进行适时的教育引导,以防止心理需求障碍的发生。

返回顶部
巴巴爸爸 显示下拉菜单
主持人
主持人
头像

注册时间: 2006/5/17
位置: 上海
状态: 离线
积分: 542
帖子功能 帖子功能   致谢 (0) 致谢(0)   引用 巴巴爸爸 引用  发表回复回复 点击链接返回原帖 发表:  2010/3/15 5:14pm

3.意志行为障碍

    表现为不能忍受挫折和失败,惧怕批评、指责和训斥等。正常的儿童有一定自制力,在遭受挫折失败后也能振奋精神,不服输,有一定竞争能力,表现出意志行动的坚决和克服困难的决心。产生意志行动障碍的儿童则有困难就放弃努力,有失败就怨天忧人,自暴自弃;而他们又常说大话,说空话,以显示自己的能力,常把失败原因归咎于别人或客观环境。

    一名11岁的男孩,在四年级留级,测查智商为110,属正常范围。但他上课精神不集中,时而拿小东西玩或随意在纸上乱画,提问时多半答不上来;他与其他同学合不来,有打人、骂人行为;留级后,学习仍很差。经心理咨询发现,该男孩逆反心理严重,对家长、老师的批评反感,并表示老师讲的内容都懂,就是不爱做作业,因而常不交作业;考试前也不愿下功夫复习,认为读书是最单调、枯躁的事,而爱好踢足球、玩电子游戏和看电影、录相等。这是较典型的意志行动障碍,因而对其心理治疗要从改变行为习惯上下功夫,使其循序渐进地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自觉遵守纪律的行为模式。

    有位12岁的女孩一向学习优秀。在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时,她患了重感冒,但仍参加了考试。由于身体不适,数学只得了70分,其他成绩也比过去下降了,这对她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从此,她变得沉默寡言,悲观失望,逐渐怕见老师和同学,不肯去上学。这是另一类型的意志行动障碍。幸亏她的母亲及时带她来找心理医生。经心理咨询了解到,这个女孩过去一直是一帆风顺,在众人的赞扬中长大;成人的过度期望和不适当的教育方式,使她意志薄弱,经不起一点挫折。

    对于这样的儿童,可用行为疗法。在心理治疗时,为她规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心理训练作业”。例如,每天坚持20分钟体育运动,规定多长时间要她完成数学速算题和其它一些作业;并让她承担一定量的家务劳动(过去她从不做任何家务劳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她在实践中明确“意志行动”和克服困难的真正含义。使她认识到:不顺利和困难是必然的、经常的;一帆风顺倒是偶然的、少见的。心理医生并通过女孩的家长与学校建立了联系,老师和同学们热情对待她,充分肯定她的长处,并在班上表扬了她带病坚持考试的可贵精神,每天有要好的同学陪同她上学。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女孩摆脱了抑郁情绪,又恢复了活泼开朗的性格,并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返回顶部
巴巴爸爸 显示下拉菜单
主持人
主持人
头像

注册时间: 2006/5/17
位置: 上海
状态: 离线
积分: 542
帖子功能 帖子功能   致谢 (0) 致谢(0)   引用 巴巴爸爸 引用  发表回复回复 点击链接返回原帖 发表:  2010/3/15 5:15pm

4.不诚实与认知障碍

    家长和教师最忌讳儿童的不诚实;一出现不诚实行为,便立即与儿童的品德相联系,这个儿童被另眼相看,并常受到不公平待遇,使其不能象其他儿童一样生活和学习,从而感受到心理压力,以至于不知所措,往往更加剧了其不诚实的表现。

儿童说谎的心理原因大致有以下五种情况:

①认知上的泛化和概念的混淆。

②由于谎话逃避了成人的批评或惩罚。

③由于虚荣心作怪,认为谎话能提高自己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

④由于成人教育方式、教育观念不统一,使一些儿童学会察颜观色,阳奉阴违。

⑤为了引起别人注意,以说谎话形式自我表现,一鸣惊人。

    在学龄前期,对儿童不可轻易下结论说其“不诚实”,对由于认知错误引起的不诚实行为应及时矫正,注意使用认识上的强化。应把时间概念的混淆,感知的错觉、记忆的错误,思维中判断的不准确等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与不诚实严格区别开来。

    应该对儿童给以“诚实教育”,这不仅是指“诚实行为”的说教,而且包括家长的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对儿童进行知、言、行三者统一的教育和严格要求,给儿童以信任和尊重,并对其诚实言行给予充分肯定和及时强化。

返回顶部
巴巴爸爸 显示下拉菜单
主持人
主持人
头像

注册时间: 2006/5/17
位置: 上海
状态: 离线
积分: 542
帖子功能 帖子功能   致谢 (0) 致谢(0)   引用 巴巴爸爸 引用  发表回复回复 点击链接返回原帖 发表:  2010/3/15 5:16pm

5.对抗心理与盲目反抗的表现

    学龄儿童开始萌发独立意识。当孩子的心理上感觉到有关的权威人士或法令规章不够公平,受到不应有的或不适当的待遇,如批评与指责等,或感到自己的正确行为不被理解和接纳等,就易于产生反抗心理,并出现盲目的反抗行为,尤其是对家长、教师等成人的敌视态度和严重对立情绪,还表现出蔑视校规和家规等一些破坏性的行为。

    例如,有的儿童对于家长强制自己学钢琴,丝毫不感兴趣,练琴时千方百计逃避、消极应付,并产生破坏钢琴,甚至砍伤自己手指的行为,以达到不练钢琴的目的。

    如,一名小学三年级男生,因性格内向,不爱讲话,老师竟认为他智力发育有问题,要求家长带他去测查智力,开出智力正常的证明,才肯让他继续上学。而他的父亲性情暴躁,动辄对他打骂、训斥;他的母亲没文化,对孩子的心理状态不理解,嫌他带来麻烦;这个孩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后经家长带他测查智商为105,属正常范围。经心理咨询了解到,这个男孩在上小学前,因家里父母上班,没人带他,又找不到幼儿园,常把他一个人锁在家里;因而形成孤僻、不合群的内向性格。但他兴趣广泛,爱看书,有一定动手能力,对电子计算机感兴趣,对数学老师的实验课很入迷,希望各门课程都象数学老师那样讲的内容多些。这说明他求知欲强,无智力障碍;只是由于家长和老师不正确的评价,他才产生逆反心理,离家出走。对他治疗的重点是,训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他与同龄伙伴交往,使他性格开朗,恢复儿童的天性。经半年矫正治疗,这个男孩有了明显进步,能够继续在重点小学上学。

返回顶部
巴巴爸爸 显示下拉菜单
主持人
主持人
头像

注册时间: 2006/5/17
位置: 上海
状态: 离线
积分: 542
帖子功能 帖子功能   致谢 (0) 致谢(0)   引用 巴巴爸爸 引用  发表回复回复 点击链接返回原帖 发表:  2010/3/15 5:16pm

6.冲动性行为表现

    有行为障碍的儿童,其行为常常会受到偶然动机和激动情绪的影响与支配,他们所采取的行为反应方式,也常常是带有偶然性和冲动性;即,由不适当的动机和情绪导致不适当的行为,也象是冲动性的行为表现。

    例如,一个8岁女孩,因为姐姐批评她吃饭挑食,她就又哭又叫,不再吃饭,并拣起一块砖头,砸坏了窗上的玻璃。这类行为,在独生子女中较普遍,家长的溺爱和无原则迁就往往强化了这种冲动性行为。所以心理治疗中要辅导家长学会对儿童的冲动性行为给以“冷处理”,以平静温和的态度来感染儿童,淡化冲动情绪,使儿童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冲动性行为还与缺乏父母之爱有关。一名10岁的男孩在重点小学上学,为上学路近,他与姥姥住在一起,父母每星期来看望他一次。男孩有一次见到父母时,要求给他买一个小机器人玩具,但父母不同意。男孩很生气,正好舅舅要出差,有800元现金放在家里,男孩拿了舅舅的钱,去买了许多小机器人玩具送给同学,还把剩下的钱藏了起来,使大人们十分着急。经心理咨询了解到,这男孩渴望与父母一起生活,他以偷舅舅的钱买玩具这一冲动行为希望引起父母对他的关心。以后父母注意了更多地关心和满足他的合理要求,并抽时间陪他去玩,这个男孩以后再也未出现类似行为。
返回顶部
巴巴爸爸 显示下拉菜单
主持人
主持人
头像

注册时间: 2006/5/17
位置: 上海
状态: 离线
积分: 542
帖子功能 帖子功能   致谢 (0) 致谢(0)   引用 巴巴爸爸 引用  发表回复回复 点击链接返回原帖 发表:  2010/3/15 5:17pm

7.社会交往困难的表现

    儿童期的交往行为是成人期的人际交往的基础,因而儿童期的合群性与合作性至关重要。有行为障碍的儿童往往难于结交同龄伙伴,不能与周围人正常交往,不能与同学、伙伴友好相处,甚至与家人也常相悖。有的儿童因各种原因成为被人欺侮的对象,因而害怕与他人接触而呆在家里,自寻乐趣。还有的独生子女,自小处在成人的包围之中,只会与父母、长辈玩乐,伪装成大人,而又处处被大人迁就、溺爱,从而掩盖了自身幼稚无知的一面,在与同龄人相处时则不能适应。还有的儿童专门与比自己幼小的异性儿童嬉戏,并喜欢做一些与其年龄或性别不相称的游戏,因而使其无法跨越与同龄伙伴相隔的鸿沟,这种情况使他们在家庭、学校、社会上都人缘不好,没有朋友,对长者怀有敌意,结果总与周围人格格不人,可直至成年。

    例如,一名11岁女孩,自上小学以来就害羞、胆怯,同学们做游戏时,她只在一旁观看,到小学高年级,她深感自卑,不愿与同学相处。上课时老师提问,她十分紧张,越紧张越答不好;由于恐惧与同学交往,不愿去上学,已出现旷课逃学行为。经辅导遂与同龄伙伴交往,紧张情绪缓解;此后总有两个女同学与她相伴,她逐渐愿意与同学们一起游戏,不再旷课,上课提问时,也有进步。

    对于儿童的社交困难一定要及早矫正,使其尽早解决对学校、社会生活的适应困难。

返回顶部
巴巴爸爸 显示下拉菜单
主持人
主持人
头像

注册时间: 2006/5/17
位置: 上海
状态: 离线
积分: 542
帖子功能 帖子功能   致谢 (0) 致谢(0)   引用 巴巴爸爸 引用  发表回复回复 点击链接返回原帖 发表:  2010/3/15 5:18pm

8.攻击性行为表现

    这往往与冲动性行为和敌视权威有关。攻击性行为多指向弱者,例如比自己年幼的小孩或小动物等,即对弱者施行残酷的虐待行为。这种行为可能是一种转向的攻击的表现,也是压抑心理的一种渲泄,即本来是对父母、老师等成人权威的不满,由于条件限制和本人地位、能力所限而不能实行报复或讲出自己的想法,结果就将其攻击行为指向弱者。小学生中常出现的男生欺负女生,高年级学生欺负、戏弄低年级学生,虐待小动物等恶作剧往往就是攻击行为的表现。

    在儿童时期出现的各种行为障碍不仅会严重影响儿童心身的健康成长,而且有可能会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反复表现,并随年龄增长而日趋严重。因此对于儿童行为障碍应及时发现,及时矫治;在儿童期这个可塑性较强的时期,只要施以正确的矫治方法,就会有显著效果,从而有益于以后的健康成长。

返回顶部
cynthia guo 显示下拉菜单
会员
会员


注册时间: 2017/12/13
状态: 离线
积分: 16
帖子功能 帖子功能   致谢 (0) 致谢(0)   引用 cynthia guo 引用  发表回复回复 点击链接返回原帖 发表:  2018/1/09 1:51pm
您的这些例子都是在那些医院确认是什么样的行为障碍, 并且采取什么措施治疗呢
返回顶部
快乐兵兵 显示下拉菜单
管理员
管理员
头像

注册时间: 2006/6/01
状态: 离线
积分: 1122
帖子功能 帖子功能   致谢 (0) 致谢(0)   引用 快乐兵兵 引用  发表回复回复 点击链接返回原帖 发表:  2018/1/10 12:23pm
国内做的比较好的医院,有一个科叫儿童行为中心。一般就是儿童心理科。

心理科使用的治疗方法有行为治疗,家庭治疗,药物治疗等等
返回顶部
 发表回复 发表回复

论坛跳转 论坛权限 显示下拉菜单

Forum Software by ADD Forums® version 10.16
Copyright ©2001-2013 Shanghai Polestar Software Co Ltd.

本页处理时间为 0.273 秒

Email:adhd@adhd.org.cn

沪ICP备06047625号
上海北辰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赞助网络空间和提供咨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