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社区注册禁止以下后缀的邮箱:yahoo.com 126.com 163.com sina.com qq.com gmail.com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根"在家长 |
发表回复 |
发表人 | |
逆风飞扬
主持人 注册时间: 2006/7/11 状态: 离线 积分: 53 |
帖子功能
致谢(0)
发表: 2007/3/21 4:27pm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根”在家长 注意力不集中,就不可能好好听讲,听不好课,就没有好成绩,发展严重了,就会影响学业。如果再伴有多动、冲动,医生就会告诉家长,这孩子可能患有一种叫做“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心理疾病,可不是贪玩和淘气的天性所致。
中国孩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率约为3%~13%,目前医学还不完全清楚发病原因,但研究者普遍认为:环境与教育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有一定影响,如早期智力开发过度、学习负担过重、环境压力过大、带养人教育方法不当等都可能导致本病。 首都儿研所心理专家王贺茹说,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是家里的焦点,一个孩子身边至少会围着4位家长。被关注度太高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当孩子做一件事时,总会有不同的家长给予不同的意见,或者当孩子在做这个家长吩咐的事时,又会有另一位家长让他做另一件事。更有甚者,对于孩子做的一件事,家长们有的会批评,有的则赞同,如此种种,都会让孩子的思维总是处于无所适从当中。 例如第一种现象,孩子做一件事家长给予不同意见,会使孩子无法对事物形成独立的概念和判断,不知道哪种说法才是对的。 而第二种现象,也就是孩子做一件事时,家长又吩咐另一件事,会使孩子的思维总是处于切换和跳跃当中,对事物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和持久,容易养成一心二用的习惯——一件事尚未做完,又去做另一件事。 第三种现象,即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不同,则造成孩子对事物的认识混乱,难以统一,最终难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除了这些,大人常常在孩子玩耍时“寓教于乐”也是不好的。因为孩子玩耍时往往是集中注意力的时候,而大人经常打扰孩子,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力分散,养成一心二用的坏习惯(相关文章请见健康时报407期12版《“寓教于乐”别太频繁》)。 其实要想避免孩子出现注意力障碍,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尤其是在入小学之前,就应杜绝以上现象的发生,不要忽略注意力集中能力和持久性的训练,让孩子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 已经出现注意力障碍苗头的孩子,家长正可利用假期与孩子共处的机会,在长辈内部达成一致,尽量不在孩子做一件事时打扰他,慢慢地改变教育方式。在游戏中使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对好的行为进行强化。 孩子是凭着感觉过日子的,对他们来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因此,家长不要在无意中使孩子的思维茫然找不到方向,可以使用奖赏性条件反射的方法训练他们的注意力和行为。 来源:健康时报
|
|
多动儿子的妈妈
会员 注册时间: 2007/4/17 状态: 离线 积分: 2 |
帖子功能
致谢(0)
|
有同感
|
|
cm0606
会员 注册时间: 2008/7/22 状态: 离线 积分: 6 |
帖子功能
致谢(0)
|
有帮助。反省中 |
|
bqm123
会员 注册时间: 2011/3/11 状态: 离线 积分: 35 |
帖子功能
致谢(0)
|
不相干,ADHD是先天疾病,俺家没那么多人关注也照样得了。
|
|
楠楠妈妈
会员 注册时间: 2011/6/15 状态: 离线 积分: 4 |
帖子功能
致谢(0)
|
真是站着说话不知腰疼,多动症不是教育出来的,是体内神经方面的原因。家长自我批评反省是必需的,主要是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很重要。 |
|
傻妈妈苦妈妈2
会员 注册时间: 2017/12/12 状态: 离线 积分: 3 |
帖子功能
致谢(0)
|
这篇文章偏颇。
|
|
悦儿妈妈
会员 注册时间: 2007/4/18 位置: 四川 状态: 离线 积分: 82 |
帖子功能
致谢(0)
|
我今天回了那个收集"顺利"成长例子的贴。只要是天生的ADHD,就不会有"顺利"。我家子悦97年的,男孩,有过早教(现在怀疑不科学),两岁半上幼儿园,显聪明但屁股上像有发动机,三岁时家长会,三十年保育龄的老师直接结论悦会是个边缘孩子,教得好会出息否则…那是就觉得调皮嘛。五岁半去名校学前班,立马被老师(退休古板严厉)挫掉对孩子上学的憧憬。只好又让他回到幼儿园,六岁半到华西确诊,记得有项关于注意力得分几乎为零,智力商数两部分相差三十多(95/129),问医生怎么办,这个后来挺红后专家冷冰冰三个字"要严管"。七岁选择了普通私校,放弃名校,搬家。这步走对了,因为遇到个温和上进的年轻女老师(后来成为学校心理老师),愿意学习,买书送给她,她让几个类似孩长家长都去买。三年级前,虽然老师也不得不不停打电话告状,但感觉孩子还没有受到后来总被否定的打击,没心没肺的,老师没有心底嫌弃,孩子感受得到。三年级下,距离老师要求越来越远,开始间断服药。服药的目的不是纠正行为,而是学业效率,就是为分数抱佛脚。直到老师怀孕换班主任,悦一直维持在班上中等,在古板没有技巧的更年期新班主任面前不致于颜面坠地毫无自尊。哎,孩子在外面只有打击,难道回家还耍继续受打击?明知不能,可还是会焦虑会发疯。某种程度上,父母就是ADHD孩子的祸害。
过来人,劝各位家长,不要盲从社会标准,孩子和你是不同个体,也许他真不能成为像你一样的精英。让他健康、善良丶阳光,呵护孩子自信比任何目标重要。 |
|
发表回复 | |
论坛跳转 | 论坛权限 您 不能 在此发表新帖 您 不能 在此发表回复 您 不能 删除本人发帖 您 不能 编辑本人发帖 您 不能 在此发起投票 您 能 在此参加投票 |
Forum Software by ADD Forums® version 10.16
Copyright ©2001-2013 Shanghai Polestar Software Co Ltd.
本页处理时间为 0.266 秒
Copyright ©2001-2013 Shanghai Polestar Software Co Ltd.
本页处理时间为 0.266 秒